数九严寒,你的眼睛怕冷吗?上海眼底病专家:眼睛“着凉”,慎防这4种眼病!
浏览次数:174 日期:2022-01-17 14:57:56 来源: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
老话说“三九、四九冰上走”一年中最冻人模式已经开启。虽然身处魔都地界,气温貌似再低也不过零下几度,但一阵寒风吹来,这种被风穿透的感觉却是冷到骨头里的。咨询电话:400-1120-900
冷空气来袭,帽子、口罩、耳罩、手套……全身上下裹个严实,只露出两个眼睛,有没有~
被你露出来的眼睛怕不怕冷呢?
如果被问到这个问题,大家一定会回答,从来没有感到过眼睛会冷呀,眼睛可能就是一个不怕冷的勇敢器官。真是这样吗?听听眼科医生怎么说~
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眼科专家姚宜医生解释,这个问题要辩证来看。首先要肯定的是眼睛对冷热变化的感觉极为迟钝。原因有三:
1、从冷热感知能力来看,人的眼睛由眼球、眼结膜和眼睑皮肤组成的,构成眼球的角膜、巩膜上虽然有极为丰富的触觉和痛觉神经,却没有冷热感受器,再加上结膜和眼睑皮肤上的冷热感受器也很少,所以,当外界温度变化时,没有感受器向大脑报告。大脑没有接受到冷的信息,所以我们觉得眼睛不冷。
2、从散热能力来看,我们眼球最外侧的角膜是没有血管的透明组织,几乎没有散热作用,而且能起到缓冲寒冷传导到眼球的作用。咨询电话:400-1120-900
3、从运动产生热能的角度来说,我们的眼球总在不停地转动,眼睑也在不停地张开、闭上,就像平时的运动锻炼一样,也会产生很多热量,这也让眼睛的表面温度会相对较高。
其次,反应迟钝并不代表不怕冷,冬季天气寒冷,空气干燥,冬季眼病更多发和严重,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寒冬时节要慎防4种眼病,别让自己的眼睛“着凉”
1、 风泪眼。眼睛受到冷风刺激,泪腺分泌能力增强,泪小管周围肌肉因为遇冷收缩,便出现了“迎风流泪”现象,老年人由于泪腺和泪道功能退化更易患病。
应对建议:寒冷天气外出也需做好眼部防护,大风天气最好减少出行。
2、 干眼症。冬季比较干燥,泪液蒸发较多,加上很多人户外活动减少,经常宅在家中看电视、玩游戏、上网等,近距离用眼过度,很容易出现眼睛发干、发涩等症状。咨询电话:400-1120-900
应对建议:持续用眼四五十分钟后,最好让眼睛休息一段时间,看书、看电视等要保持正确姿势。切不可盲目滴一些眼药水,否则有可能加重干眼。
3、 青光眼。冬季气温低,寒冷的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,短时间内人的眼压会急剧升高,极易诱发青光眼?;颊呋岢鱿滞吠础⒀劬φ屯?、视力下降,同时伴有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休息或睡觉后症状有所缓解或消失。但也正是这一缘故,青光眼的症状往往会被忽视,更有患者认为是患了感冒、肠胃炎等疾病,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。
应对建议:青光眼高危人群,如糖尿病、高血压患者,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,高度近视、远视的眼病患者等,一旦有恶心欲吐、头昏不适、双眼胀痛等症状时,一定要考虑青光眼发病的可能性,及时就医。咨询电话:400-1120-900
4、 视网膜血管病。天气寒冷,眼部血管遇冷容易收缩,血流变缓,血栓易形成,造成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,此病发作起来十分凶险,特别是当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发生阻塞时,可导致突然全盲。
应对建议: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及时治疗各类老年病,避免过度疲劳及紧张,放松节奏,减轻压力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患有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糖尿病及长期吸烟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做眼底检查,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病变。一般来说,眼中风在发病前有一些先兆,如眩晕恶心、一过性失明、眼前黑雾或波纹、视物模糊或重影等,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马上去医院检查。一般是黄金6小时,越快就医,恢复视力的可能性也越大。
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院长助理、眼底病专科主任,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会员,上海市医学会视网膜玻璃体学组委员。中国非公医疗视网膜学组专业委员会委员。曾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十多年,现已在核心期刊上已发表了论文10余篇,同时独立翻译并出版了二本著作。申请并完成多项上海市区委,科委的的课题。
擅长领域: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,视网膜脱离,黄斑疾病及眼外伤的诊治,玻璃体腔注药,眼底激光及PDT治疗等。
出诊时间:周三全天、周五下午